Quantcast
Channel: 随心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

7亿元网络直报系统的启示

$
0
0

7亿元网络直报系统的启示

Huang.RF  CABR

 

 

       2003年SARS疫情后,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7亿多元,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“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(以下简称:网络直报系统)”。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:

    (1)遵循“谁发现谁上报”的原则,临床医务人员(首诊医生或一线医生)发现确诊传染病例后,可以将情况直接上报“网络直报系统”。

   (2)临床医务人员发现不确诊(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)病例后,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,由医院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,仍不能明确诊断的,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(即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病例后,要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,仍不能明确诊断的,应“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”,注明“不明原因肺炎”并进行网络直报[1]。也就是说,基层医疗机构会诊后,仍不能确诊的,要立即“网络直报”,不需要其他层级的审核和会诊)

    (3)“网络直报系统”中只要有了上报信息,其上报医疗机构所属区(县)、市、省,以及国家疾控中心都能信息共享。

    由此可见,如此“强大”的网络直报系统,对于防控新型传染病意义重大,可以做到早发现,早预警,早防范,早隔离,早救治。也难怪,中国疾控中心主任GF,早在2019年6月,在一个主题论坛上,骄傲地对外宣称,对于任何可疑传染病,包括新发和再发的,国家卫健委,都可以在6小时内得到信息,因为我们“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、全境的信息直报系统”。

    如此“高大上”的网络直报系统,在这次疫情中,表现如何呢?

    (1)据有关消息[2],早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,武汉就有104人感染。到2020年1月29日,武汉已有确诊病例425例[3]。其中,1月1日至1月11日,确诊248例,1月12日至1月22日,有确诊病例130例。

    (2)2019年12月,整整一个月,疾控中心、网络直报系统没有接到任何直报信息[4]。直到2020年1月初,才开始收到直报。即截止2020年1月13日,武汉协和医院上报病例11例,湖北省中西医医院上报9例,武汉市另一家三甲医院上报了14例。

    (3)到1月13日,这个时间节点,应该是疫情控制的关键节点。但是,它却成了武汉疫情失控的起点。因为,2020年1月12日,湖北省卫健委执法监督处某处长指示:传染病报告需要慎重,省市联合确定后才能上报[5];2020年1月13日,武汉市卫健委疾控处处长、区卫健委病控科等工作人员,到武汉某三甲医院,传达了湖北省卫健委的“最新指示”: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慎重上报。

    (4)自2020年1月13日之后,各医疗机构,都心照不宣地停止了上报。直到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、湖北封省后,于1月24日,新冠肺炎才开始恢复网络直报。由此可见,11天的宝贵时间被白白浪费。如果从1月1日开始算起,那浪费的时间就更多,长达23天。

    7亿多元打造的“网络直报系统”,为什么会这样。总结起来,该系统和全国许许多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样,主要存在如下问题:

    (1)流程设计的问题。基层医疗机构一线医生、专家组,区(县)市省各级卫健委专家组,以及各级行政分管领导等,岗位责任与工作流程不清晰,尤其是填报、确认(疫情或突发事件)、预警责任与流程。如果一线员工,既是填报者又是“吹哨人”,那他的压力就会很大。因为,他不仅要承担自身技术水平的压力,同时还要承担许多隐形压力,尤其是,可能来自外界有关方面的“追责”等。因此,在如此环境下,他还敢说真话、说实话吗,还敢轻易填报吗?

    (2)数据采集的问题。上报数据并非原始业务活动数据,上报数据是填报者按照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所处“环境”,与所需上报信息“对标”(如是不是疫情、突发事件等)后的结果。由此可见,上报数据不仅会受到填报人自身能力水平的影响,同时,也极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“干扰”。当填报人没有“对上标”,没有填报,或者填报人不及时填报(不一定是有意而为之。例如,上述湖北某处长的话,在现在看来不对,但是,在当时,由于事关重大,他的话不一定完全没有道理)时,上报系统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,或者完全失去价值。

    (3)功能设计的问题。从本系统的基本功能,可以看出,系统建设目标过于简单,是完全按照领导的原始意图,未加任何“发挥”,“定制”的一个直报系统。即本系统的目的,就是把希望寄托一线发现“情况”,满足领导或管理部门接到疫情信息后,发出预警和通知有关方面采取干预措施。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,当领导们始终处在“等待状态(未曾想或设计如何主动作为)”等待信息上报,而基层员工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,或又没有积极性或“受到干扰”不上报时,直报系统就成了“摆设”。

    (4)系统架构的问题。基层员工与管理者的业务活动划分不清晰,责任不明确。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中,尤其是专业知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应用信息系统,必须将收集情报、分析判断与决策管理严格区分开来,否则,职责不清,会严重影响各方(尤其是基础员工)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也就是说,一个好的管理应用信息系统,需要能辅助、支持一线员工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(包括工作记录);辅助、支持管理者、领导者核实、汇集基本情况(基层业务活动),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,找出问题,制定整改措施。然而,系统中基层员工的业务活动(记录),管理者、领导者的管理、决策业务,在系统架构中未做出明确设计,最终致使各岗位分工不明确、责任不清晰(有的系统无形中将决策、管理者的责任下移),影响使用者的积极性和系统的有效性。

    (5)保障措施的问题。管理信息系统,必须要有制度保障。本网络直报系统,有关方面也出台了诸多保护性制度,以保障它的执行。但是,本系统未能如期发挥作用,最主要的原因是,领导随意更改制度。组织中的领导、管理者当然是组织制度的决策者、制定人。但是,如果组织制度一旦确定,不要轻易修改,如果要修改,也要遵守必要的组织程序。否则,就容易造成系统混乱。例如,在本直报系统中,有关领导未经任何程序,就直接修改了系统的执行制度,将原制度规定的直报流程,改为由基层医疗机构、区(县)、市、省级逐级检测,“经省卫健委同意”,逐级上报;基层医疗机构,将一线医生直接填报,改为由基层医院的相关科室来完成;一线医生则以自己工作繁忙等客观因素,随意推掉制度规定的直报责任。正是由于这些随意更改制度的原因,最终导致上报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。规章制度不完善。一,一线员工的专业业务行为,本应受到制度的保护。尤其是要保护一线员工不受外界干扰,能积极主动、完全独立地填报。也就是说,只要他们不是故意造假,即使报出的信息有出入,也应受到保护,不应承担报告不实等方面的责任。不然很难发现问题苗头。其次,本系统的应用关系,本来应该是十分清楚的,一线医生的责任就是填报信息;各级专家组的责任,就是研判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后果或预测发展趋势、提出建议;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,就是听取专家组的意见,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等。但是,本网络直报系统,所涉及的一线医生、各级专家组、行政管理部门等岗位,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,明确规定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各自的岗位责任。尤其缺少各岗位的做事标准,以及做好怎么奖励,做不好又如何处罚等。由于缺乏责任标准和激励机制,其结果,大家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。反正,干和不干一个样,干好和干坏一个样。

    “网络直报系统”通过这次疫情检验出的问题,不是独有的问题,应该是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的共性问题。花费了7亿多元打造的“网络直报系统”,在这次疫情中惨败,再一次沉重的提示我们,我们必须认真思考、认真总结,必须真正的接受教训。

    首先,管理信息系统,是组织中领导者的意志、组织制度的体现。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规划、设计、研发、推广实施的过程中,高层领导一定要严格把关。系统一旦投入使用,千万不要因为个人持有不同意见或有新的想法,而随意干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,即使信息系统确有需要改进的地方(包括系统中存在不符合组织管理制度的地方),那也要通过组织程序和信息化建设程序,修改制度后,再对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干预措施。

    其次,管理信息系统,一定要用制度明确各岗位(使用者)职责,专注各岗位的业务处理活动(是能反映组织状态的原始数据),要有良好的辅助、支持基层员工、管理者、领导者做好各自业务的能力(例如,支持一线员工处理和记录业务活动的系统工具;支持管理者、领导者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的系统工具)。千万不要把做事、管理和决策混淆在一起。

    第三,管理信息系统,只是辅助管理的工具。千万不要因为有了管理信息系统,就完全依赖系统,尤其是管理者和领导,忽视主动工作,忽视外界和内部的变化,深入调查研究(研究基础数据)、积极思考和主动作为。

       第四,管理信息系统建设,不可能一次就能解决组织中的所有问题,更不可能一次完成。随着管理进步,管理流程制度的创新,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完善,需要迭代式建设。因此,企业信息化建设架构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非常重要;另外,固化流程也一定要慎重,尤其要研究流程固化(固化成信息系统)的价值、投入和产出,否则就会出现流程还没有上线或上线时间不长,流程制度又变了的被动局面。

    最后,作为管理信息系统,一定注重原始数据的采集与管理,管理者、决策者所需数据(可以通过汇总、挖掘统计分析),一定要来自于原始数据。只要原始数据是真实、全面的,那管理、决策者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、有效的数据。真实有效的数据才有价值。

    总之,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来执行的。要是领导不讲制度,员工就要讲条件。再好的制度,如果得不到遵守和执行,也只是一张废纸;再好的管理信息系统,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保障,也只是一个花架子。因此,组织中的管理信息系统,一定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制度,否则,任何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或所能发挥的作用,一定会大打折扣,甚至“瘫痪”。(文.黄如福)▓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

Trending Articles